“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是个捡炭的。”这是外人对采制样工作的形容。他们的工作环境确实苦,工资收入也没有想象得高,但闫秦生,一个本可以穿着靓丽、工作舒适的女人,却执着地从事着这份工作。无论是跑外还是内勤,她都干的有声有色,无怨无悔。那么在她的背后,究竟支撑着怎样的信念和追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采访了她。
闫秦生,女,45岁,1988年7月毕业于延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就分配到榆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工作,现任榆林煤检中心总工。
看重细节定成败
闫秦生初到榆林煤检中心,担任中心化验室主任。为了提高化验人员业务素质,她利用业务淡季组织化验室全体人员,每人一个项目进行讲课大练兵,并要求谁讲课谁出一套相关试题,大家每人一套一起来做,加强标准基础理论的学习。结合中心涉及到的所有标准理论知识,她还亲自执教、亲自讲解,帮助大家共同提高。今年前半年她又继续推进检验人员项目大轮换制度,其目的是使所有人员能学会并精通掌握每一个检验项目,成为工作上的多面手。通过一年多的运作,化验室所有人员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可以从近两次参加省中心组织的样品比对中得到证明;两次样品比对中,第一次8项,第二次5项共13项比对结果,榆林中心全部都在误差范围之内,并且与真值相差很小,相当于一个化验室平行样之间的差值。但在2009年以前,每次化验室样品比对中,都会出现过个别项目比对不上的问题,这对于榆林中心这样全新的单位来说,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她虽然经常外出抽样,但化验室工作仍然做的井井有条,无论是定期检验、还是委托样品,检验报告准确、及时,一千多份检验报告数据为零差错,这在榆林煤中心半年做一千多个样品是史无前例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检验焦油的化验人员在之前只做过三个焦油样品的情况下,这次做了40个焦油委托样品,也是前所未有的。
抓质量不留死角
由于人事变动,今年4月份,闫秦生又接手了抽样工作。下乡的第一个星期,她了解到神木范围73个煤矿只开了30来个,并且是刚开始生产,一下子傻眼了。尤其是没跑几天焦化厂,又听说神木煤矿六月底又要关掉一半,那种怕完不成任务的压力如云压顶。同事安慰她说“咱们尽力而为,即使任务完不成也不能全怪咱们,只能怪煤矿开的太少了”。她回答说:“任务接下来了,就不能轻言放弃!”闫秦生他们变压力为动力,想办法、出奇招。三人一方面积极协调煤矿,另一方面起早贪黑,抓紧对焦化厂、电厂抽样。另外,还对洗煤厂、选煤厂等只要堆煤的地方进行抽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留一个死角。
有家企业的老板见闫秦生他们来采样,总是避而不见。闫秦生不气馁,就采取最笨的办法:死守。有天这位老板躲不过,想敷衍了事,甚至藏进了厕所,闫秦生就守住大门不离开。闫秦生笑着说:“我们一手托两家,既要对商户负责任,又要对消费者负责任。为了维护双方的利益,我们必须按照国标执行。只有这样,大家才能都放心……”那位客户被她耐心解释和良好态度所打动,愉快地接受了采样和监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这组抽样543个,完成任务143.9万元。她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贴心细微服好务
担任总工后,对内,她将本中心现在所有检验项目分为:工业分析类(焦油也包括在此类)、元素类、发热量和工艺类四大类,并分别任用一位项目负责人,该项目负责人将对其管辖范围的以下所有行为权全负责,包括:检验数据的及时、有效性、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维修以及本项目组人员的考勤和工资发放考核;以达到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目的。项目负责人试用期三个月,任用期初步定为一年,期满一年后根据工作情况决定下一年的任用与否,竟争上岗。她希望能通过这种办法为单位选拔出一批优秀人材,将来能为煤检中心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外,她提倡和谐煤检。家和万事兴。说到这,她举了一个例子:今年抽样的时候,我到了一个煤矿,此矿叫何家塔煤矿,人家认为我们单位不讲信誉,只为给他们卖仪器设备,要扣留我帮他们单位把化验室运作起来,还跟我倒要好几万块的买设备钱。我开始有些纳闷,等听完事情原委后,我一是耐心解释,积极联系仪器设备生产厂家要求其马上派人来给该矿调试所有仪器设备,让煤矿的设备尽快运行起来,二是给他们的制样、化验员做了两次业务指导。从我第一次去该煤矿算起,前后不到两个星期,煤矿化验室已经开始运行,检测人员的业务技能也大有长进。通过心贴心的服务,不仅消除了对我单位的看法,为还为今后在该煤矿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随着天气一天天炎热,采样任务越来越繁重。常常从一大早出发,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到住地,中午从来没有休息时间,有时连中午饭也没有地方吃,工作几乎都是连轴转。但接到采样的电话,大家又打起精神出发了。
与酷热的天气相比,泥泞的雨天给大家带来的困难更大。大家冒着雨,在煤泥里深一脚浅一脚地采起了煤样。样采完了,大家也都变成了真正的“煤人”。